189-8377-2766
一般来说,根据耳朵的病变部位和性质,听力损失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传导性听力损失:听力损失是由于外耳和中耳的病变,使声音传递过程受阻而引起的。耳聋的常见原因有外耳道固定、异物、炎症、先天性耳道闭锁、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先天性畸形、肿瘤、大疱性中耳炎、早期耳硬化症等。
(2)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神经感觉性听力损失):是指耳蜗螺旋器病变不能将声波转变为神经兴奋或神经通路发生故障,不能传递神经兴奋;或者大脑皮层病变无法辨别语言,统称为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如梅尼埃病、耳毒性、迷路行为、噪声损伤、听神经瘤等。内耳耳蜗螺旋器病变引起的听力障碍称为感音神经性耳聋(临床上也将内外淋巴和基底膜病变引起的内耳传导性耳聋概括为感音神经性耳聋),神经传导通路病变引起的耳聋称为神经性耳聋。但在临床上通常很难区分两者的区别,因此两者的结合常被称为感音神经性耳聋。因此,由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药物或化学物质中毒、迷路炎、膜迷路积水、颞骨骨折、听神经瘤、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脑血管硬化或痉挛等引起的耳聋和老年性耳聋均可归纳为感音神经性耳聋。
(3)混合性听力损失:声音传导和声音感觉机制均有病变。如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晚期耳硬化症、爆震性耳聋等。
补充:根据病变性质,分为器质性耳聋和功能性耳聋两种。前者指听觉器官组织结构异常引起的耳聋,后者指听觉功能下降引起的耳聋。
根据发病时间,可分为先天性耳聋和获得性耳聋两种。从怀孕到分娩的各种因素导致的胎儿耳聋是先天性的,出生后的耳聋是后天的。从病变对儿童语言形成的影响来看,也可以分为两类:学语言前(4岁前)耳聋和学语言后耳聋。
学语言前耳聋:孩子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4岁前)发生的耳聋。因为听不到别人说话,他们无法像正常听力的孩子一样学习言语和语言。这类聋儿的教育要求与语言形成后的聋儿有很大不同,通常侧重于语言和交际方式的习得。
学习语言后耳聋:耳聋发生在言语和语言形成后(一般在4岁以后)。对这类聋儿的教育应强调保持其原有的可理解的语言和恰当的句式,充分利用已有的言语经验,以利于这类儿童的心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