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377-2766
人类听觉语言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外耳、中耳、内耳、听觉神经、听觉通路和言语中枢的共同参与。任何一个环节的损伤都会导致听力损伤,从而影响言语功能,进而影响社会交流和生活质量。助听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偿听力损伤。一般来说,当双耳听力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应该尽快佩戴助听器。在正确选择助听器之前,我们必须了解以下事实:
1.助听器实际上是一个微型扬声器,对导致听力损失的疾病没有治疗作用。助听器必须由耳科医生检查和治疗。大多数治疗后听力不可逆损失的人可以选择助听器,不管听力损失类型是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混合性听力损失还是传导性听力损失。但是,有些疾病,如听神经病、听神经瘤的进行性听力丧失、某些脑中枢疾病引起的听力异常等。助听器的使用效果将会非常差或无效。
2.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听力损失分为轻度26-40 贝;中度:41-60 贝;重度:61-80 贝;极度重度:80分以上贝总之,听力障碍一旦影响到语言交流能力(如接听电话困难,在嘈杂环境中面对面交流等)应尽快匹配。)。对于特殊人群,如专业要求、经常参加重要谈判和重大社会活动等,助听器可选择用于轻度听力损失。同时,应该理解,对于严重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助听器不能再被完全补偿,而必须依靠唇读、表情、联想等手段的一定帮助,而对于极度严重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助听器,只能提供部分帮助。此时人工耳蜗更有效。如果没有人工耳蜗植入的条件,可以选择助听器,但此时的主要目的是维持一个良好的环境,避免或延迟听力和语言中枢的退化。然而,这对聋人没有什么帮助。
3.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调查,在噪音水平为85的贝和90的贝工作30年后,失聪的可能性分别为8%和18%。因此,在某些情况下,放大噪音和语音的无差别助听器可能对听力有害。因此,一个好的助听器应该能够自动适应环境,有效降低噪声,提高语音频率识别能力,保护残留听力。自然再现声音,优化患者对自己声音的感受,提高声音的自然性、真实性和舒适性。自动消除反馈声音(啸声);助听器的参数可以根据佩戴者的听力变化进行调整;助听器的功能可以随着助听器配套软件的升级而增强。
4.助听器不是简单的商品。它不能随意购买和使用。只有在严格匹配后才能佩戴。匹配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匹配过程还应包括听力测试、助听器验听、效果评估等。如果不恰当地匹配,后果将非常严重。匹配助听器不是“一次性销售”。初始匹配完成后,匹配技术人员将定期回访(7天、30天、180天等)。),如果有不满意的地方,可以随时预约重新调试。
助听器的调试项目包括:助听器增益调整、输出调整和各种功能的调整。对于初配备助听器的患者,初由听力专家或测试人员调整的响度和各种功能选择将是保守的。患者佩戴的前1-2个月是适应期。根据患者的适应进程,需要不同的调整时间。通常,需要1-2次微调。对于听力状况复杂的患者,需要进行更多的调整,直到调整合适为止。
5、佩戴助听器一段时间后如果效果减弱甚至无效,要区分不同的情况。如果这是佩戴的初始阶段,你需要与你的听力专家或检查人员沟通,以确定是否没有掌握正常的适应过程或佩戴物品。由于听力专家或检查人员在佩戴助听器的初始阶段会保守地调整助听器的增益,患者在调整一段时间后需要调整各种调试项目。但是,如果伴有其他情况,如助听器突然脱落和消除问题,或耳鸣、眩晕、头痛等。除了原发病或新发病加重外,应及时寻求耳科医生的帮助。
6.一旦选择了助听器,建议终生使用,但每天佩戴时间因人而异。对于轻度听力损失的人来说,他们可以在需要的时候戴上它,而且他们经常在日常生活中戴上中度或以上的听力损失。对于语前耳聋的儿童,除了在雨天睡觉、洗澡和户外工作外,还应始终佩戴,以确保听力补偿和语言学习。